『菊島行—第一部、驚記』


 


08:30「松山機場」→【復興航空】→09:25「馬公機場」


今年2月即開始計畫菊島之旅


很多人問我:「為什麼澎湖叫菊島呢?」


因為澎湖四處可見天人菊囉


 


我們第一天的航程就遇到亂流


當飛機上下左右搖晃的時候


我的心情也隨著起伏


 


09:25「馬公機場」→【抵達民宿、租用汽車、海安確認航程】→12:00「馬公市」


琴宿坊的麗琴姐十分貼心提供接機服務


抵達下榻民宿後先將行李卸下後


跟麗琴姐討論今日希望到訪的景點


她也十分樂意提供導覽


我們亦表示如果時間不允許的狀況


部分景點可以保留往後參觀或取消


結束行程討論後


因為天候不佳決定原機車改租汽車


以避免影響旅遊興致


另為確認隔日前往七美之船班


還親自跑了趟海安


跟老闆娘陳媽媽確認明天船隻事宜


 


12:00「馬公市」→【通樑古榕、跨海大橋】→15:00「小門地質展示中心」


下午的行程前往西嶼一帶


參觀不斷蔓延生長的通樑古榕


路經跨海大橋與拾螺貝阿婆閒話家常


 


15:00→17:00「小門地質展示中心」


小門地質展示中心運用大量圖文呈現澎湖的地質風貌


戶外多變的地質教室亦是最佳教材


可惜因當時風雨交加無法一窺全貌


 


17:00→18:00「石滬與拾螺」


在麗琴姐的引導下前往一處已被滬主荒廢的石滬


據說此一石滬是由滬主獨資請人用二手石材搭建


在退潮的潮間帶經常可見當地婦女一手提藍一手挖螺貝


 


18:30→22:00「晚餐、四眼景、菊島之星」


在瓜哇家族推薦下前往馬公市嘉賓小吃部用餐


用餐完畢順路前往四眼井


遠處一艘巨大郵輪吸引前去


原來是菊島之星也就是澎湖漁會的魚產直銷中心



↑琴宿坊房間實景



↑推薦中餐(民族路58號)



澎湖地區凡有聚落,在村郊之界必設有東、南、西、北、中五營,依序約為青臉、紅臉、黃臉、黑臉、白臉之張、蕭、劉、連、李五位將軍,統領大軍護佑村民,以防止鬼魅邪穢入侵村界,驚擾村民。



↑食果子、拜樹頭(通樑古榕)



↑推薦易家仙人掌冰



↑跨海大橋旁的電塔基座(另感謝愛琴海的藍與白及麗琴姐指正)



↑跨海大橋一景連接白沙、西嶼兩島的跨海大橋,橫跨波濤洶湧的吼門水道,建好當時為遠東最長的跨海大橋。該橋於民國59年完工通車,初時僅為單線,會車不易,經重建拓寬為雙線,並於853月完工通車,使島間交通更為便利。



菜宅,在東北季風與貧瘠土壤的惡質環境中,當地人取用咾咕石或者玄武岩石塊,堆砌成一排排的擋風牆,牆中種植農作蔬果,形成特殊的蜂巢田景觀,當地人習慣稱它「菜宅」。



↑玄武岩覆蓋沉積岩上方(小門嶼)



↑鯨魚洞(小門嶼;鯨魚洞位於小島西北海岸,柱狀節理的玄武岩海崖,因受海蝕作用而形成一巨形海蝕洞,相傳有巨鯨在此受困,故名鯨魚洞。)



↑在小門嶼購買的燒酒螺



↑別小看這些小白點,這可能就是文石唷






↑珠螺(軟體動物腹足綱 蠑螺科)



↑石滬石滬漁業是一種在潮間帶上用石塊疊砌堤岸,以便在退潮時阻斷洄游魚群的退路,把魚兒圍困在石堤內來捕撈的陷阱漁法。石滬必須在潮間帶遼闊,風浪強、潮差大,石材取得容易的地方才能得以發展。



↑俗稱小耳朵



↑嘉賓小吃部--晚餐


 


行程或資料參考


澎湖國家風景區


http://www.penghu-nsa.gov.tw)


走讀台灣


http://info.phhcc.gov.tw/rdtw/rdtw/1001603/festival/festival10.htm)


住宿—琴宿坊


http://chin.wenet.com.tw/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小魚的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